油耳VS乾耳 耳鼻喉科醫生教你清耳垢學問
發布時間: 2017/10/23 13:50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9
耳垢人人有,但是否每個人都需要清潔耳洞?出現耳垢阻塞要如何處理?油耳和乾耳的成因為何?它們的清潔方式是否有別?
常說性格決定命運,而性格又由基因決定,想不到的是,基因還決定耳垢屬性!
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說:
油耳垢和乾耳垢都是遺傳基因決定的。耳垢就像臉油一樣,都是皮膚表面的分泌物。
簡而言之,油耳就是耳內的分泌比較多,油耳垢的質地較濕軟、粘稠,顏色呈深啡;乾耳垢則是一塊塊、一片片的,中國人稱「糠耳」。
無論你的耳垢或乾或油,功能都相同。
耳垢有滋潤和保護耳道的作用。耳垢會將耳道內的污穢物黐住,好像剪頭髮時的頭髮碎、耳道附近的細毛、游水時水中的污穢物等,這些粘附在耳道的耳垢,會隨着皮膚的新陳代謝慢慢地由內向外退出來。
黃漢威醫生表示,正常情況下,大部分人的耳垢都可以自行排出,即使是油耳垢較黏,也不表示會較難排出,因為它的質地相對地滑,理論上會很暢順地排出。
挖還是不挖?
雖說耳垢會自然排出,但最常聽到關於耳垢的提問:到底要不要挖?
我們是不建議自行清理耳垢的,即使我自己也不會。
自行清理耳垢最大問題是很難看清耳道內部,這是很有危機的。正常成人的耳道約長2.5至3cm,想像你用棉花棒去清耳垢,不但有機會把耳垢愈推愈入,由於耳道不長,棉花棒一推進去就差不多到耳膜前面,有弄傷耳膜的可能。
黃漢威醫生又指,在他接觸的個案中,就有病人因挖耳垢弄至耳道受傷流血和發炎,有的甚至挖穿耳膜。
又有病人自行買橄欖油來滴耳仔,但本身又屬油耳,結果愈滴愈油、耳垢愈脹,最終塞着在耳道出不來。
黃漢威醫生提醒,某些特殊情況下,還是需要求診清理耳垢的。
如果耳垢在耳道內積聚太多又出不來,最壞情況可以把外耳道撑闊,基於樽頸原理,出口窄而裏面闊,形成了大山洞,耳垢更是出不來,到這地步若不理它,而耳垢是會不斷製造的,最終耳垢太多可能會連耳膜也壓穿。
黃漢威醫生指,如去到這階段,患者應該會因耳仔痛而求診。
耳垢太多一定會有先兆,如果出現以下徵狀就要特別注意,分別是持續性耳塞、耳仔痛和聽力下降。
以耳塞為例,有時游水後也會感覺耳仔塞了,聽力像去了潛水一樣,情況可以簡單又可以複雜,最安全當然去求診,患者可先找普通科醫生診斷處理,最理想是到專科診治,因我們有專業儀器檢查耳道。
黃漢威醫生強調,清理耳垢不像剪髮,並沒有定期清理的必要。
有些人可能一世也不用到醫生求助清理!當然也遇過一些因耳垢太多,需要定時一到兩個月到來清耳垢的,但那是特例。
最後,黃漢威醫生建議,清理耳仔的宗旨是:見到的地方盡管清,見不到的地方則千萬不要胡亂弄。
【延伸閱讀】上班族手部易患肌腱炎 2招伸展運動KO「鍵盤手」【有片】
【延伸閱讀】膝蓋「啪啪聲」要小心 每天抬腿3分鐘KO膝痛【有片】
撰文 : 林曉藍 TOPick記者